“国培计划(2014)”:内江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第二期简报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4-08-01   字体:【

“国培计划(2014)”中西部项目—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内江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

培训简报

承办:内江师范学院       2014年7月27日     第2期

学员座谈会

7月22日16点整,“国培计划”(2014)小学语文班学员座谈会在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举行。文新学院院长邓国军,党总支书记翁礼明,副院长刘云生,小学语文置换班班主任及置换班的班委、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首先是小学语文置换班班委、党支部成员以及党员发言,对于开班以来生活、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班长卢芙蓉说:“非常感谢内江师院领导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照顾,虽然刚来的时候在生活上有很多不适应,但是来这里主要目的是学习,所出现的问题也都在领导的关心下得到了解决,非常满意”。学习委员刘子茂谈到“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的关心照顾,各方面都为我们学员着想,从迎接我们来校到现在为止,真的很感动,来开讲座的专家也让自己获益匪浅,十分感谢”。

紧接着刘院长解答了大家现有的一些生活、学习上的疑问,并谈到所出现的问题会想办法尽快解决。邓院长谈到,学员应重视教学的“术”以及教学的“道”;积极参加李德树老师的论文项目,多思考问题,思考教学方法,认真学习,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最后三位领导表达了对所有学员身体的关心和以及良好的祝愿。

 

 

本期培训提要

7月21日上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主讲专家、“国培计划”四川教育学院初中语文培训班首席专家、四川省教育厅新课程培训专家、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四川省送教讲学专家、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李德树教授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开展了一场题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类型与发展”的专题讲座。

7月21日下午,文新学院李国博士在我校第五教学楼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开讲了一场题为“识字教学法”的专题讲座。

7月22日上午,成都市高新区名师工作室陈曦、廖娟等老师一行四人在我校第五教学楼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们带来一场题为“评价的华丽转身”的专题讲座。

7月22日下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文新学院党总支书记翁礼明教授在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给“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开展了一场专题讲座——国学与小学语文。

7月23日下午,文新学院副院长高佳博士带领“国培”小学语文班的学员一起探讨学习了“汉语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7月24日上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段增勇老师应邀到我院为“国培”小学语文班作了题为《语言是一个有魅力的符号;言语是一个有意味的存在》的专题讲座。

7月25日上午,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云南省昆明市国培首席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张承明老师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专题讲座:《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研讨》。

7月25日下午,文新学院院长邓国军教授在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专题讲座。

 

专家寄语

李德树:教学模式架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陈  曦: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翁礼明:要校正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段增勇:语言是思维的游戏。

邓国军: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张承明:课堂上,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相信学生。

 

名师工作室

7月23日上午,成都市高新区名师工作室陈曦、廖娟等老师一行四人在我校第五教学楼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们带来一场题为“评价的华丽转身”的专题讲座。

陈曦老师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现任教于高新实验小学,从教以来,她始终把“专业与精神的共同成长”作为人生目标,努力追求“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的教育境界,探索了“对话、分享”的爱心教育模式,形成了“平实、自然”的“本真教学”风格。

讲座开始,陈老师首先向学员们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立、发展的历程,以及团队广纳贤才的理念,并欢迎学员们加入她的团队。陈老师在讲课前首先让大家欣赏了一段视频,主要讲述一位教师课堂的评价对一名学生一生的影响。看完视频后陈老师让学员们讨论发言,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评价的华丽转身?发言的学员将收到陈老师主编的一本书《思想集成与行为破题》。因此教室里沸沸扬扬的讨论起来,并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最后一共送出20本书。其中一位学员看了视频后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并谈到自己曾经的一个教学失误。陈老师说:“这位老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非常有勇气,相信你以后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陈老师讲解之后,团队随同的三位老师也为学员们带来了一些小型课例分析,分别是“识字与写字的评价策略”,“课外阅读与口语交际评价策略”,“写作评价、综合性评价策略”。学员们听的非常认真,整个讲座在11点50分圆满结束。

  

 

名家讲坛

【名家简介】张承明: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云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专家、中国-联合国403项目专家、云南省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云南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学语文教学法教研室主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第一导师。

7月25日上午,一场题为“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研讨”的专题讲座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举行,主讲人是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云南省昆明市国培首席专家,教育部专家张承明老师。

讲座开始,张老师便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写的少,学生写的多;学生年龄实际情况,难以感悟许多事物……。因此对于作文教学老师应始终记住把大师请进课堂,大师就是教科书中所出现的作者,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并做到“真实、朴实、扎实、现实”。

接下来张老师开始了问题探讨。第一,怎样理解课内阅读?关于这个问题,张老师强调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读,怎么读,谁读”这三个问题。张老师说:“朗读是语文学习最好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应动情诵读,圈点评注,摘抄书写,品词品句”。第二,以读促写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张老师用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中的一句话“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特殊本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还给了学生”来说明,并举一般教师教学误区,如朱自清《春》,有老师提问“盼望着,盼望着”连用两个有什么作用?《狐狸和乌鸦》一文中请说说你还有什么办法让乌鸦嘴里的肉掉下来?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应该在语文课堂出现,纯粹是浪费时间,一点价值都没有。第三,怎样认识仿写?张老师先让学员发言,之后她引经据典用宋人的一句话“初要胆大,终要心细”来说明自己对于仿写的观点。第四,怎样看待古诗改写?第五,课文改写较合理的方式有哪些?第六,什么事写作特点?……这些问题张老师都用小学语文文本内容举例说明写作教学中教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的利用教材资源。

张老师与学员研讨的这些问题都特别实用,深受学员喜欢喜欢。在课间休息的十五分钟,学员们都围着张老师请教问题,有的学员还要了张老师的联系方式以便日后再次请教。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的ppt一共只有有6页,第一页是讲座题目,最后两页分别是寄语共勉的名言和“谢谢观看”,也就是说内容只有三页,8个问题。但是整个讲座精彩绝伦。最后,张老师以两句名言结束了今天的讲座。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所有文章都说着‘怎样写’”。

  

【名家简介】段增勇: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7月24日8点30分,段增勇老师应邀到我院为“国培”小学语文班作了题为《语言是一个有魅力的符号;言语是一个有意味的存在》的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段老师用多媒体向学员们展示了自己曾写过的对语文的认识,以及梅疾愚老师的《一个词语的成长》。在学员观看后,谈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段老师谈到,语文和生活、生命息息相关,教育应以立人为本,立人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心为本。

语言的魅力在于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味、有意态、有意趣、有意象、有意境。而“意义”或“意味”的生成,在于“语言的运用”即“言语活动”,在于语言的魅力的呈现和明示。例如语序的倒装,“苏格拉情调”和“苏格拉调情”,“故事”和“事故”,还有姚明,刘翔,他们在体育方面的表现就代表了一种符号。例如《红楼梦》中,黛玉死前说:“宝玉,你……”体现了语言的灵性,含蓄是一切艺术文学的魅力。

 

【名家简介】张承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教授。

7月27日上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教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张承凤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朗诵艺术与小学语文教育》的专题讲座。

关于朗诵艺术与小学语文教育,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正确的读;流利地读;有情感的读。为了让学员们深入的理解,张老师都用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作为例子演示,对于最难把握的情感,张老师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以及自己所写诗歌《桂花白》为例,与学员互动交流,怎样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怎样诵读出诗歌蕴含的情感。

为了让学员掌握朗读教学艺术,更好的落实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张老师详细的介绍了现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如学生方面情感体悟不够,缺乏朗读技巧等。还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个误区,如朗读评价缺乏针对性等。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提出来与之相关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张老师还用了大量的课文引导学员掌握朗读技巧。如朗读过程注意停顿、速度、语调等。小学课文如《春晓》,李商隐的《无题》诗,食指的《相信未来》,《骆驼和羊》,余光中《舟子的悲哀》等。读的过程张老师首先让学员划分节奏,然后读出来让大家评论。最后张老师示范朗读,不仅如此,张老师还为学员们播放了名家的示范朗诵。学员们听的很认真,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张老师高超的朗读技巧也博得学员阵阵掌声。

 

【名家简介】李德树:教授,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主讲专家、“国培计划”四川教育学院初中语文培训班首席专家、四川省教育厅新课程培训专家、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四川省送教讲学专家。

7月21日上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主讲专家、“国培计划”四川教育学院初中语文培训班首席专家、四川省教育厅新课程培训专家、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四川省送教讲学专家、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李德树教授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开展了一场题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类型与发展”的专题讲座。

为了更好的实现交流、合作探讨的目的,李老师首先对学员们的年龄、教龄作了详细的了解,并谈到“国培”的理念就是“训之获,训之乐,训之美”。整个讲座过程分为原理讲授,合作探究。李老师调侃道:“理论的学习会很枯燥,但是会有所收获,后面的讨论学习大家会轻松快乐一些”。

理论的学习内容如下:什么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何用;教学模式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类型;教学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教学模式的建构与交流各种教学模式概介;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以上九个要点的学习,李老师都列举了具体可感的例子方便学员理解,讲授过程中叮嘱学员们记下这些教学模式的方式方法,学以致用。

原理讲授完后,开始了合作探究交流环节。李老师首先向学员们推荐了全国知名的教学模式: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卢仲衡自学辅助教学法、李吉林情景教学法、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法等。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全国著名中学的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先教后学,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测评”、昌乐二中“学生主讲,智慧生成”的教学改革。李老师希望这些教学模式可以为所有学员带来一定启发。

紧接着,李老师把全班学员分为几个小组,参与式讨论:什么样的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在各小组内部争相发言,积极讨论,课堂瞬间变得沸腾起来,最后每小组发言人上台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有的谈到了阅读教学模式,有的谈到了作文教学模式,还有语文整体教学等。教学模式的讲授和讨论尽管有些枯燥,但是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员们可以了解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学习反思

语言的魅力

泸州叙永  张秋英

今天上午,一上课段增勇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欣赏”语文“,配有优雅音乐的幻灯片上,那一句句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文字,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特别段老师后来在大屏幕上出示的梅疾愚的《一个词语的生长》这篇文章后,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每一句话都有一颗心灵”,这句话更是触动了我的内心。语言可以传递一种信息;语言可以传播一种文化;语言可以传颂一种精神;语言更是心与心的交流。

语言凝聚了祖国五千年来的文明,语言折射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语言见证了祖国古今的历史文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仅要用心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要具备语言的魅力,更要散发出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教学真的是该让其回归“语文本色”

绵阳三台  张维态

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中,我们很多老师的语文课都停留在教课文这个层面上,始终从课文中走不出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教学进行重新认识。

“别的学科重在知识的传授,国文科重在传授知识的运用训练。别的学科重在内容实质的深究,国文科重在形式表现方法的探讨。别的学科在使学者明了,国文科则于明了而外,尚须使学者运用。故别的学科——工艺美术除外,可说是知识的学科,而国文则是技能的学科。”——宋文翰

国家制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而全国教材编写就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主持编写的各种不同的版本教材,我们总不能说学的知识不一样。语文课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是要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语文味

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目标要求,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将语文素养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能运用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和其他学科一样首先是一门科学,他应该有自己的学科教学特色,必须凸显语文课的学科特色,也就是应该有语文味。

第二:知识和技能

语文课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上,而是应通过教材内容传递语文知识和技能,实现语文课程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讲述、去表达、去创新。

第三:授语文知识   

坚决杜绝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思品课等。重视文章思想品质的感悟和教育,语文特色不明显;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技能。

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就是课标中的目标,如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

教材内容是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每一组课文和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等)

语文课程就是语文学科。它决定教学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好了的东西。

语文教学即教师把思想、语文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共同活动。它是教学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怎样教”;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只是传授语文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材料,让学生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我们现在应该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

1、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及各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以及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2、认真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要传授给学生的语文技能。

3、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找到有效的切入点,比较好的利用教材资源,从教材中走出来,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小学语文课教学真的是该让其回归“语文本色”,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画妈妈”到语文多元化评价的思考

绵阳江油  卢芙蓉

今天上午,我们聆听了来自成都的陈羲老师们为我们带来的主题《评价的华丽转身》,陈老师先是给大家播放了一个教育小故事:一位平时表现很好的小朋友,在绘画比赛中上交了一幅《妈妈》的图画,图中的妈妈眼角留泪,酱紫色的手……很是“丑陋”。(当时我在想,这位孩子的妈妈是不是对待孩子比较暴力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孩子才丑化了自己的妈妈)在语文课《我爱四季》的教学中,这个孩子询问老师,他可以不爱秋天和冬天吗?同学们嘲笑他不但不爱秋天和冬天,甚至连自己的妈妈也不爱。小朋友很难过,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大声的辩解:他很爱自己的妈妈。原来他的妈妈是位清洁工人,他妈妈眼角之所以流泪,是因为她患了白内障,但患了眼疾的妈妈为了全家的生计,仍然每天起早工作。孩子之所以不喜欢秋天和冬天,是因为秋天有扫不尽的落叶,冬天有扫不尽的积雪,原来孩子画中的妈妈都是包含了孩子对妈妈无尽的爱。不但孩子的同学曲解了孩子的画妈妈的意图,我乃至孩子的老师一开始都曲解了这个孩子对妈妈的爱。是呀,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小故事。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和关爱,是多么重要呀!也许我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不足轻重的话语,都有可能在孩子稚嫩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叫玲玲的孩子。

玲玲是从五年级班上停学后插班到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在他还没有来到我班上的时候,我已从他原先的班主任那里对他的情况有所耳闻。他是一名患有先天小腿肌萎缩疾症的孩子,据说这个病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不但不能治愈,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孩子全身的肌肉都会慢慢萎缩,直至生命结束。由于他的双腿无法站立,他每天上放学都是由妈妈背着来回的,课间孩子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享受奔跑和嬉戏的快乐,就连最日常的上厕所他也不能自己处理,都要在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上期因为要治病,他停了三个月的课,因此这学期,他会插班到我的班上。原班主任在向我介绍他可怜境况的同时,也流露出解脱的神色。

报名这天,我见到了他。他长得清清秀秀,没有其它山里孩子身上的那种野劲儿,眼神中有一丝哀怨和漠然。个子比正常孩子弱小得多,他的两只软软的小腿站在我的面前,显得弱不禁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让班上的孩子多帮助他,学习方面也像对待其它正常的孩子一样严格,我要求他上课要认真听讲,要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可他毕竟不是正常的孩子,抛开身体的不正常以外,他的确还有诸多的不正常: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不是打左边的同学,就是打右边的同学,虽然坐在第一排,但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是一幅满不在乎的表情,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弄得老师没法正常讲课,同学也没法正常听课。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高兴的时候就潦潦草草的写几笔交来,不高兴甚至连写不都写。因为他性格古怪,和同学的关系也处得非常糟糕。看着他我真心有些头疼,但一想到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面临着这样的人生,我的心里又是阵阵酸楚。记得当时的教材中有一篇是关于海伦凯勒的课文,借机我向孩子们拓展了关于海伦故事,给他们推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也有意识的给孩子们拓展了许多人在面临人生不幸境遇时所表现出的顽强不屈。不知是因为海伦的故事给了玲玲生活的勇气,还是因为我总有意无意地夸奖他的字写得漂亮,他的课文读得好,作文写得好的缘故,玲玲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地开始有了转变。他的成绩上升得特别快,当他的妈妈看到玲玲工工整整的作业本和玲玲贴满墙的颗颗红五星的时候,她眼里泪光莹莹。

许多年过去了,玲玲这个孩子也早从我的记忆里淡去了,或许他也早已不在人世。但今天这个故事,让我再一次想到了他,也勾起了我对自己这些年教学历程的回顾。

孩子们是带着父母的爱和期待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没有进入小学之前,在没有课业负担和考试之前,他们都是活泼、可爱,招人喜欢的精灵,他们有的爱唱歌,有的爱画画,有的爱跳舞……他们都有清澈的双眸、灿烂的笑脸和对新奇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但随着课业和考试成绩的呈现,让我们给部分孩子扣上了“差生”“弱智”“后劲生”种种帽子。孩子们开始忧心忡忡,顽皮怪劣,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严格教育、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打骂责备,这部分孩子开始恐惧课堂,恐惧学校,他们变本加厉地快速地成为老师眼中的“另类”。此时我们多数时候是在责怪孩子的不懂事、讨厌、不明整理,不好学、不上进,我们又何曾反思过我们自己在孩子纯净的心灵里留下了什么。是什么造成了孩子学习的恶性循环?

是评价!是尺子!是我们衡量孩子的标准出了问题,使得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体验不到成功,何来乐趣,何来成绩,何来发展?

陈羲工作室研究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性评价,涵盖了语文评价的多个方面,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等,每一个评价的背后延伸出的是活动、体验、奖励,他们的评价不但有结果,更注重的是过程,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在一个又一个的综合性活动中体验了成功,孩子的综合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什么评价才是有效的?能促进孩子发展的评价才是有效的。《德国父母的成绩单》《告别小红花的奖励》都是多元化地评价,这些案例,像一颗颗种子一样,让我们在心里萌芽了对教学评价的思考,是呀,这比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集星换礼物之类的评价好得多了,我想,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的评价一定会开出许多不一样的花儿吧!

感谢陈羲工作室,学有所获,快乐!

 

我与《红楼梦》

泸州江阳  张小红

 第一次听到《红楼梦》是因为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再一次听《红楼梦》时,是因为在语文课本里出现了节选内容,但,这时我并不以为意,所了解的仅仅也还是她是四大名著之一,我要记住她,也许考试会考。

第一次走近《红楼梦》,是在大学里了,因为那时的我是一名中文系大一的学生,当别人说起是否对四大名著了解时,我发现我竟只是知道他们的书名而已,于是,为了面子我到图书馆借出了她们。我开始慢慢的看,只是,我发现我完全没办法读下去,于是,我把她放回了她原来的位置。

第二次走近《红楼梦》,也是在大学中,这时的我学到了明清文学史,不可避免的我又想到了《红楼梦》,这时的我在想,也许我应该可以好好的品读她了,于是,再一次,我从图书馆的那个相同的角落中找到了她,怀着忐忑与兴奋,我翻开了她,只是,读了一部分后,才发现我依然难以解读。虽然不甘,我依然将她送回了她原来的位置。

第三次走近《红楼梦》,时隔八年,在这一次的内江国培班。梁明玉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他对《红楼梦》的理解,老师的侃侃而谈深深的打动了我,将我尘封了八年的记忆打开了,于是,我暗暗决定,我一定要静下心来,再一次找到她,细细品读。然而,还没能让我付诸实践,梁老师再一次解读了《红楼梦》,天啊,这一次,我彻底懵了:原来,想要细细品读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毕竟,她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她堪称国学经典呢!

于是,我终于明白了,我不只能“走近”她,更能“走进”她。《红楼梦》,原来,你一直都只是我的“暗恋”。

 

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更有效

泸州江阳  陈  艳

有效教学是针对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而言的,指的是高效教学。“效”指什么呢?是指效果、效益、效率。所谓效果就是指我们所要达成的阶段目标和我们的课时教学目标。而效益则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我们课堂的有效又指什么呢?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是有效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

要让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教师先要把握好自己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这就要对所教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教材的分析是对学生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详细阐释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我会根据学段要求以及对教材理解进行设计教学。这样就能把握住教学目标,选好训练点,从而增加其有效性。

进行科学的教学预设。

为了上好一堂课,我们应当按照教学目标精心地进行教学的预设。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做好预先的构想和设计。但不是将教学中的一切事件都罗列出来,甚至每次问话和预期的问答都预设出来,而是保留必要的生成空间。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富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所以要给学生留下了宽阔的操作余地和生成空间。我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留下空白,备课的时候也是要点式的,课后进行反思的时候会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补充在上面。

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从事语文教学已经十年了,对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我还总是按照学习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依课文内容分析课文,总结提升这样几步在教语文。我想,这也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是这样做的,可能大部分老师都这样。殊不知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把学生当做被动的容器,获得的只是老师灌输的课文知识,仅仅是读懂了课文,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而老师在教学内容上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将课文按照考试模式来训练学生,生怕哪个内容没讲而考试是要考的。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是问答和讲述式。这种“教懂”的观念还根深蒂固。 

很幸运地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心里才意识到,为什么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还这么低下,主要是老师自己的观念都还没有转变,进行的还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现在江阳区也在全面推进课堂结构改革,究竟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课堂才是最有效的呢?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得改变,以下是我在自己的阅读课堂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转变观念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是一个给予的过程,那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老师在课堂是讲得非常费劲,而学生也听得累,结果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这种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最大化地让学生进行言语学习运用(积累)和听说读写训练。减少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以前我们总担心自己讲漏了,生怕自己没有面面俱到。对文章的内容要大胆取舍,长文短教。根据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能力的训练点进行设计,精选出教学内容。比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就可以从“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读课文。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谋划。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的第一自然段,志愿军战士和大娘告别的场面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针对本段最后一句话“您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围绕谁对谁的情谊为什么比山还高海还深呢?找个理由告诉大家?(用一段话说)这时候给了学生一个任务,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段。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理解学习后用一段话概括出来,这样以学生的说代替了老师的讲,而给学生留下的却比老师讲的印象要深刻的多。我想作为老师,只有慢慢地转变自己的观念,才能把自己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从而也把学生解放。

二、增强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强化语言训练

对于语文阅读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我们要做到扎实到位。我们要让学生“练能”,就是要课凭借文本,最大化地让学生进行言语学习运用(积累)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顺带读懂文本。比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第二课时时,用文章中出现的“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这几个词语,练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说,然后抽学生说、集体说。让学生们在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对于刚开始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我们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们一个模式,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说。比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我们研读第三自然段时,先给出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句来研读,然后汇报交流,并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说。

我研读的是第  句,我从  词中读懂了  ,我仿佛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我觉得  。

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因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不开口说了。我们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说,这样通过每个学生的参与,不用你讲太多,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了解了。

对于词语的理解,在以前的教学中,总是会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学生们呢就会照着词典上的意思念。我们要改变这种教懂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结合语境后运用。比如教学“雪中送炭”这个词语的时候,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们通过预习,这个很容易解决(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再让学生们找出志愿军这时候急需什么?朝鲜人民正好送来了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可以用上“雪中送炭”这个词语?这样把词放在句子中,结合语境后再运用,就使词句的训练扎实到位了。

三、落实读的训练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读通句子,读正确、流利,不破词,不破句,不添字,不落字。对于小学生来说,读通课文并非易事,不经过反复的读是不可能实现的。就连我们有的老师都不可能一遍就读正确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学生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自由读、抽生读、赛读等方式来进行读的训练,但是一定要有评价。当然也要巧用示范,可以老师示范,让学生听,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怎么用示范呢?一是老师应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当然如果同学都读得好了,老师就没有必要进行范读了。总之,让我们读的第一环节要落实。

四、读写有效结合

学生常常为作文犯难,老师为批发作文发愁,真的是谈“文”色变。让学生们写一篇篇几百字的作文当然会觉得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小练笔呢?写三五两句呢,我想学生们的畏难情绪就会缓解不少吧,而且可以当堂出题,当堂指导,当堂训练,当堂批改、当堂讲评。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 ”这个故事后,可以随机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这个故事一直都被后人传为佳话,你想想当时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像,写出他们的对话” 让学生们当堂写,三两句都行。又比如在教学《詹天佑》这课时,文中叙述了詹天佑克服了三个困难,选取了三个典型的事例,假如当时国内的报纸要报道詹天佑如何克服这三个困难的,如何写呢?让学生练笔。并且进行当堂汇报,评价。这样就把课文的理解和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了。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选好合适的点让学生们练习写,这样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们就不会再惧怕作文了。

总之,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语文课堂从“教懂”到“练能”转变,这是值得我们长期探索与实践的。以上只是我对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自己的阅读课堂更精彩。

 

别让评价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泸州江阳  张小红

今天听了陈曦老师的课,感受颇多。她给了我们一个命题写话:“我给了孩子们……,让他们……” 但我却发现,我并没有给我的孩子带来什么激励性的评价,相反,我带给孩子们的却是伤害。

我的经历和陈曦老师讲的那位老师的经历是那么的相似,不过唯一的区别是那位老师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而我却用我的方式简单、粗暴的略过,直接无视。

还记得,那是我的一次班队赛课。绞尽脑汁,我终于想好了我的班会主题。我们班有一个孩子,跟他的父母关系特别不好,每一次学生在学校做错了事,我打电话给家长沟通交流,家长知道后,孩子回家一定会被狂揍一顿。开始时,我并不知道,后来,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他告诉了我,我很诧异,因为我的原因让孩子受到了伤害,这时的孩子对妈妈的感受是非常仇视的,他曾告诉我说:“我很希望我没有被妈妈生下来,我希望我能到外面去流浪,也不愿意回家面对妈妈。”其实,每一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于是,介于这个原因,我想到了我的主题班会就是要解决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爱的冲突》,是的,父母和孩子之间都会产生总总的矛盾,但这也是爱的表现啊!于是我找到这个孩子交流谈心,希望孩子能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感受到妈妈的爱。于是,在赛课之前,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预演,没想到,这一次我让孩子发言时,他的言论深深的刺激了我:“我就是想让妈妈受折磨,她不开心,我就会非常高兴。”天啊,这样的言论如果在我正式上课时出现了,我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在班队课上,坚决不能让他发言。是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的互动是那么的精彩,最后的抒情也深深的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评委们也微笑着向我点头,但至始至终,那个给了我灵感的小男孩,那个我一开始本是要帮助他解决他和妈妈之间的矛盾的小男孩,因为害怕他的言论影响了我的预设,在这堂课上却被我忽略了、无视了!尽管在课堂上,他的小手时时都是高举的。于是,我的无视伤害了一个幼小的心灵,也许,这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痛!而这,也成为了我一生的痛!

 

小学语文教学和国学文化有联系吗?

绵阳江油  徐欧亚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作为中国人,了解我们的文化,无可置疑!面对包罗万象的国学文化,我也不禁思考,国学到底出现在语文教学哪儿?它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有多大的联系?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怎样的启迪作用呢?从我们的汉字教学,到古诗文教学;从综合实践中的古名言到孔子的《论语》,实际涉猎范围不小。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简简单单的语言从两点阐述了读和写的至理。今日一位同学谈论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看法,他认为语文就是教小学生会说话和会写文章的事情,至于“文以载道”,不过是中年以后修身养性的事情,对小学生来说太早了,我认为他的话有道理,但也有几分不敢苟同。胡适先生曾说,读书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读书,必然要读懂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读懂书,就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利于学习的好习惯。我私下里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来培养校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也如胡适先生所说“读书的目的是求智识,为做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教会他们正确的为人态度,从中悟道。所谓“道”,也指文章的精神和它的精髓,以及文章的精妙的表达方式。

单从识字而言,可知语文教学是非常严谨的。中国汉字说起来字字来历深远,如翁教授所说: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的教学,“里”不同于“裡”,“系”不同于“係”,易字象形来源于蜥蜴,女字象形来源于跪坐于席,如何写,如何读,各有一番讲究。

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母语决定人一生的精神格局;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自己要博学,就要了解国学文化,学习国学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引领学生的成长!

 

听张承明老师的课所想到的

绵阳三台 刘子茂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

我个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还给学生。 ——雷夫

今天,我听了张承明老师的讲课,我感受颇深的就是: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读书一生,最后记住的是作品本身,老实讲了什么,早就忘却了。老实讲那么多干什么?占据了学生进入作品的时间。到头来,老师讲的什么,学生什么也没记住,记住的是作品本身。所以我们讲多了就是浪费了学生进入文本的时间,而让学生无所得。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自主时间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途径,培养思维品质,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合理的观念。就是把思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

在课上,张老师用美国十佳教师雷夫的教育故事,让我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

作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雷夫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等。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三省其身,教学更育人,当别人问他的秘诀时,他说: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相信学生。

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叶圣陶

张老师引用叶圣陶的话告诉我们:课程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好教材。

我们教师应该去做一件事,把教材中写作对象同类的文章进行组合。通过同类文章的组合,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路、眼界,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同时处理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张老师说:1、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2、语文教材的开发,目前还有许多盲点,需要我们去关注。3、抛弃教材,盲目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做法值得反思。4、慎重引荐小学生优秀作文给学生。5、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

在写作上,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本。张老师举例说,有一次作文比赛,有一个学生写《早恋》得了一等奖,是这样开头的:早恋,就像《项链》中那挂丢失的项链,为了一时的灿烂,却要为之辛苦十年。早恋,就像《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还没长大就夭折了。早恋,就如下岗工人说的‘会使你走入我同样的路。’完全是课文的活用,但用的好,用的恰当。只要用好了课文这个资源,就不愁写作。

正如鲁迅说:所有的文章都说着,“怎样写”。

 

学员心声

杨  涵:看了同志们的言论,发现大家都“文”起来了,“礼”起来了,看来最近听了教授们的国学熏陶成效不错哦。国学因其博大精深,无数人也无法沉下心来了解,甚至畏惧,以致现在文化缺失。

李全香人无礼而不立,我们应当有选择性地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礼仪。

刘春秀: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开发,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徐欧亚感动于“每一句话里都有一颗心灵”,“每一个人都有语言天赋”!是啊,我们应该进入儿童的认知世界!

昨天听高佳博士谈到“隹”字,甲骨文中它是一只短尾巴鸟,许多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也和它相关,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的 理解是否正确,比如“难”左边是一只手,右边是一只短尾巴鸟,手逮住鸟, 对鸟来说是“灾难”;“准”字,左边表示寒冷,鸟儿们该过冬做准备了;“惟”字心里只有一只鸟,以上所见有点牵强附会哦,不知朋友们作何理解。

赵  露:中国的四大名著博大精深,越品越有味道。很佩服今上午上课的老师,随手拈来的一篇课文都能分析的那么好。他还不是教小学的老师,我们这些教过此课外的老师太惭愧了。 语文是一门综合知识,想要做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积累的知识太多了,要不断积累知识。

刘子茂:“礼”在《礼记 冠义》中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其颜色,顺辞令。而我们现在讲的“礼”,常指“行为规范”。通过今天的学习才搞明白,也有新的体会:“礼”乃人之“立”之本,乃中国文化之根基。我们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当以“礼”为先。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以教民者——礼字而已。

张维态:国学功底深厚,教小学语文就轻松自然多了。 听高佳博士讲甲骨文,觉得有意思,仅仅一个汉字就可以让我们先人们感受到先人们原始的生活画面,传达出他们的思维。

卢芙蓉:儿童语言具有生动性:“我怕水打我”的“打”;“水落下来了”的“落”都是儿童站在他们的视角处,以他们特有认知的感悟。儿童有儿童的视野,有儿童的特殊的认知,他们语言很灵动,大人不要轻易地去删改儿童的认知,删掉以后留下的仅仅是我们大人的视角而已,哪里还有童意可言?

魏功容:每天学一点,每天收获一点,培训结束时岂不是满载而归吗?

(编辑整理:康超、易晓慧)

 

版权所有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