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4)”:内江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第三期简报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4-08-04   字体:【

“国培计划(2014)”中西部项目—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内江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

培训简报

承办:内江师范学院       2014年7月31日     第3期

支部活动

2014年7月26日下午,“国培计划(2014)”内江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置换班,召开了党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翁礼明书记,邓国军院长,刘云生副院长、班主任梁明玉、易晓慧、邱序君以及班上全体党员。会上,翁书记首先发言,他先肯定了学员们素质高,班风好,班委支部有凝聚力,学员中的党员同志起到了带头作用。接着指出根据上级要求,建立临时党支部,对于支部的建立,希望充分发挥党员和支部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要表现在生活及各个方面。最后翁书记表示,大家在一起学习就是一种缘分,珍惜学员间的缘分,共同把培训搞好,希望大家圆满完成任务,更希望大家在知识、能力及各方面的素养都得到提升。

接下来由参会的学员对近期的培训工作进行反馈,领导们都虚心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刘院长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答复,并表示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他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协调解决。

最后,邓院长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学员们的表现,同时也向大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教学的术和为人的道,希望大家在这次培训学有所获。(泸州市江阳区弥陀学校  陈艳)

  

 

本期培训提要

7月26日上午,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韩军老师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专题讲座:《新语文,新课标与高效课堂——结合小学课堂教学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7月26日下午,韩军老师继续为学员做专题讲座,主要引领学员学习课堂实际操作。

    7月27日上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承凤教授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题为《朗诵艺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案例分析报告讲座。

    7月27日下午,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小学语文专委会理事,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委会理事,特级教师、吴维山工作室负责人吴维山老师给“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一场名为《文本资源的挖掘与教学内容的确定》的专题报告。

    7月28日上午,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语文骨干教师,重庆市小语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委员,小学高级教师郭蕾老师与“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进行了一场题为《公开课的回顾与研究》的案例分析与交流会。

7月28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张祖庆老师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题为《激活每个儿童的创意天赋——阶梯型创意写作课程》的专题讲座。

  7月29日上午,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代文学硕士生导师刘云生在“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进行了一场题为《当代儿童文学发展与叙事类型》的专题讲座。

7月29日下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会教育策划专家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副主任、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任运昌教授给“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题为《继承与创新——新课改进程中的习作教学案例研讨》的专题讲座。

    7月30日上午,月30日上午,重庆教学名师、特级教师李斌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给“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开展了一场题为《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的专题讲座。

 

专家寄语

  军: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远不过时。

段增勇:语文,是一个有魅力的符号;言语,是一个有意味的存在。

段增勇:人的精神状态成就了人的内在质感。

  曦: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出彩的机会。

  霞:老师要“真心”“用心”地教书,潜心于教育事业。

邓国军:幸福来源于简单生活,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

张承明:语文是最自由最美丽的课堂,教材是语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翁礼明:国学的价值在于提升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的素养。

刘云生:当代乡土儿童文学还是待开发的沃土,期待大家参与!

 

名家讲坛

名家简介韩  军: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清华附中教师。

盼望着,盼望着,韩军老师终于来了,暑期培训结束的脚步近了。7月26日8点30分,一场题为《新语文,新课标与高效课堂——结合小学课堂教学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专题讲座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展开。主讲人是韩军老师,韩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教师之友》杂志核心作者。现任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主持全国最大语文教育论坛“韩军在线”。

讲座开始,韩老师展示了自己近年来在语文这一学科领域的傲人成绩,以及各高校硕士、博士研究他语文教学方法的毕业论文。如此自然过渡到今天的讲座主题——新语文,新课标与高效课堂。关于“新语文、新课标”,韩老师谈到新不是标新立异,开天辟地。必须尊重两个传统——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传统,几千年语文教育的传统。针对小学课堂高效教学,韩老师提出“六大理念”:真实自由,回归人文之本;举三反一,回归积累之本;美读吟诵,回归诵读之本;重文写白,回归文化之本;咬文嚼字,回归文字之本;化意为字,回归生活之本。

谈及“举三反一”这一新观点,许多学员困惑不解。韩老师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春》为例,谈到学习应举出与之主题相关的课文。还有婴儿学习口语的例子来论证了新语文教学应“举三为主,举一为辅,全局举三,每课举一”。吟诵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平面的文字是立体的交响乐。韩老师说:“学生背100篇古文,20篇现代文,300首古诗词,练习40至50套真题,做到这些后语文胜过任何一个高中生”。韩老师用林语堂先生的《论趣》一文为例,谈到语文教学不应该当做历史课、思想政治课,应真实自由,咬文嚼字回归人文之本。

韩老师所提出的“六大理念”,都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课文进行了阐述,整个课堂生动活泼,整个讲座在11点40暂告一段落,更多精彩将下午15点继续。

继今日上午的理论学习,下午15点,韩军老师引领学员学习课堂实际操作。

首先韩老师讲述了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却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真实的画面展示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容易形成模式化的思想。二、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情感发自于每个人内心,但是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把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学生之上,用眼泪晒满课堂,毫无意义。三、文本解读不够,外加来凑。在文本上浅显的挖掘,内容不够时找课外内容来填补,本末倒置。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韩老师给出了他的答案:“深入挖掘课本,老师本身为最佳讲述者,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

针对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韩老师提出提出六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教材不厌千回读,千读都有千回新;第二,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背考分;第三,且新且新且有趣,教学乐趣抓心魂;第四,烂读教材熟于心,爱与成就是动因;第五课堂教学须瘦身,课文再长一课论;第六,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永为本。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教学过程从“疑、惜、急、追、思”五个方面循序渐进展开。在读的过程中细究字词的运用,如“在默默里数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韩老师说这里的“数”字应换为“算”字,表示数字之大,而“溜”字是因为时间悄然而逝,在不经意间。韩老师屡次用形象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文中动词的含义,并让学员猜。这种互动式教学极大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韩老师幽默风趣也赢得了学员阵阵掌声。除此之外,韩老师让学员随意出作文题目,他都用《匆匆》一文进行编写,学员出题后几秒内,韩老师便现场口述,高超的技巧和语言的运用让学员们拍案叫绝。

一位学员课后谈到,听了韩老师的课才知道《匆匆》一文的用词如此高超,韩老师真乃语言大师,而朱自清先生则是“大师的大师”。课间多名学员围着韩老师请教问题,都是围绕语文课堂如何教学展开,韩老师耐心解答,并让学员加了他的“微信”,以便查看他更新的文章。

  

名家简介张祖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四大名师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领雁工程”语文教学实践导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

7月28日下午,一场题为《激活每个儿童的创意天赋——阶梯型创意写作课程》的专题讲座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国培”小学语文班上举行,主讲人是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张祖庆老师。

张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教师。一贯追求“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的教学境界。致力于儿童阅读与写作研究,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班级读书会等领域均有独到的思考和探索。

昨日中午12点,张老师便出发,因航班延误,今日上午12点才赶到内江,因此今天的讲座非常不易,学员们都认真参与。讲座开始,张老师便提出两个问题,引发了学员们的思考。第一,儿童写作的最大问题:为别人而写,写别人的话。第二,小学生做什么文(都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作文)。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讨自然的引出创意作文的主题。而现在教材作文的现状是无序,无趣,无儿童。例如小学三年级作文写课余生活,张老师调侃道:城里小孩的课余生活不是在读各种辅导班就是在读辅导班的路上。

针对当今小学语文作文现状,张老师提出班级创意写作新课程理念,以此激发儿童的创意天赋。如二年级下和三年级上,读写计划设定为读写绘课程,即利用绘本,大量读写,起步写作。绘编故事的主要方式为:编故事、仿写、改写、续写、扩写。导写。为了让学员完整掌握其技巧,张老师用曾经教学案例《光屁股的大犀牛》为例,教学中让学生看视频,看完后让学生续写故事,张老师还把优秀的续写作文展示给学员们观看。之后,张老师用同样的方式展示了每个年级阶段的读写计划,并用具体的例子作了详细的解读。

最后张老师还把自己十年来整理的读写绘本(ppt共二十多个G)不求回报的留给了学员们,学员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整个讲座在17点20分圆满结束。

 

 

精彩一课

主讲人简介:张承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7月27日上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教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张承凤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朗诵艺术与小学语文教育》的专题讲座。

关于朗诵艺术与小学语文教育,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正确的读;流利地读;有情感的读。为了让学员们深入的理解,张老师都用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作为例子演示,对于最难把握的情感,张老师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以及自己所写诗歌《桂花白》为例,与学员互动交流,怎样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怎样诵读出诗歌蕴含的情感。

为了让学员掌握朗读教学艺术,更好的落实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张老师详细的介绍了现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如学生方面情感体悟不够,缺乏朗读技巧等。还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个误区,如朗读评价缺乏针对性等。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提出来与之相关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张老师还用了大量的课文引导学员掌握朗读技巧。如朗读过程注意停顿、速度、语调等。小学课文如《春晓》,李商隐的《无题》诗,食指的《相信未来》,《骆驼和羊》,余光中《舟子的悲哀》等。读的过程张老师首先让学员划分节奏,然后读出来让大家评论。最后张老师示范朗读,不仅如此,张老师还为学员们播放了名家的示范朗诵。学员们听的很认真,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张老师高超的朗读技巧也博得学员阵阵掌声。

 

 

主讲人简介:吴维山: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小学语文专委会理事,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委会理事,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特级教师。

7月27日下午,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吴维山老师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为“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作了一场题为《文本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内容的确定》的专题讲座。

关于文本资源的开发理念,吴老师向学员介绍了曹宗棋先生和雷实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解读。紧接着从“语文视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空”四个方面阐释了如何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为了让学员感受到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吴老师播放了重庆市人民小学刘燕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片段,以及赵昭执教的《匆匆》片段,通过观看视频,学员们领略了不同风格的教学,对名师课堂上如鱼得水的掌控赞叹不已。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首先掌握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如本于诵读,注重识字,赏识声韵,品味对仗,体察涵泳……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汉文字有哪些特点,汉语言教学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正确的把握这些特点。例如教学中,定于和状语可以随便挪动,吴老师用《骆驼祥子》“咱们热热来壶茶喝”(咱们来壶热热的茶喝),《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其次,吴老师用多媒体为学员展示了很多汉字的趣味对话,如旦对但说:“你怎么还请了一个保镖”,再如日对曰说:“你太胖了,可以减肥了”。这些趣味的对话瞬间让教室里活跃起来。吴老师趁此说语文教学应教出词语的情趣和韵味儿,比如“回眸一笑”这个成语,通过表演成语内涵的方法让学员具体的感受词语的意思。

最后,吴老师通过名师执教的教学案例向学员解读了语文教学的追求。如巴蜀实验小学屈原老师的《南辕北辙》,附小陈晨老师的《灰雀》片段,以及《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学设计等。这些小学教材上具体文本的讲解,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也有利于以后更好的教学。

 

 

主讲人简介:任运昌: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会教育策划专家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副主任、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

7月29日19点,一场题为“继承与创新——新课改进程中的习作教学案例研讨”的专题讲座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国培”小学语文班展开,主讲人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任运昌教授。任老师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资源库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重庆市教育教学专家资源库专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科研处长。

讲座开始,任教授用ppt向学员展示了一篇网络盛传的作文《二十年后的我》(作者蒋小强)“今天天气不错,我和老婆带着我们一对可爱的女儿环游世界,突然,路边冲出一个浑身恶臭、满脸污秽、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天啊,她竟然是我二十年前的语文老师。”看完之后任教授让学员们评论这篇作文,有的老师说是对教师的嘲讽,对语文老师的厌恶。任教授谈到,任何时候我们的教师应摆正心态,潜心教学。他以自身从一名农村教师为例,到现在重庆市“突出贡献”专家的成长经历为例,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对于教师行业的认识。

紧接着任教授再次以学生例文为例解读了先当今小学习作教学困境——一凑、二抄、三套。针对出现的问题,任教授提出应该以课标习作创作理念为指导走出困境,拓展空间,降低难度,回归生活,自由表达。以此做到习作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任教授还展示了一组小学生QQ群里面的聊天对话,让学员讨论习作教学加深认识方面的启发以及选择路径方面的启发。

学员讨论发言后,任教授从言语本性,言语交际,言语鲜活,言语空间,言语碎片,言语浅薄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小学语文习作要求。最后用网络评论(跟帖)重庆市巴蜀小学特级教师李斌执教的教案为例,系统了讲解了习作教学如何继承创新。讲座持续到21点,学员们意犹未尽的离开了教室。

 

 

主讲人简介:李  斌:重庆教学名师、特级教师。

7月30日上午,重庆教学名师、特级教师李斌在我校第五教学楼北201教室给“国培”小学语文班学员开展了一场题为《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的专题讲座。

首先李老师给出四个数字“22,6,4,1”让学员们猜?(这四个数字都与李老师的生平有关)。瞬间教室里热闹起来,学员们都非常聪明,这四个数字意思是22年的教龄,小学的6个年级都教过,教学一共换了4次地方,现在巴蜀小学,一生只做语文教师。李老师用自己的教学经历告诉学员们追求卓越,不断反思,做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

紧接着李老师提出问题:小学语文学习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学员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室里再一次热闹起来,经过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列举出最突出的困难:第一阅读能力不强,;第二学生怕作文,表达水平不高;第三学生拼读水平不强;第四识字写字水平不高;第五怕说、不会说。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李老师提了两点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问题,讨论策略进行梳理;采用策略加案例的形式分组汇报。各小组讨论后争相发言,针对第五个问题,一位学员谈到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口语交际情景,给学生机会说,让学生在讲台说,教师应改变教师评价方式等。

在听了学员提出的解决问题策略之后,李老师就“识字、写字”问题与学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侵润文化;回归生活;讲究科学。在谈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李老师从了解汉字表意明晰的偏旁,了解汉字构形理据,教学方法符合汉字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提高文本解读的有效性等多方位、多角度的阐释了提高识字、写字效率的科学方法,在讲解过程中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如偏旁汉字“宀”表示与家有关,“冖”与覆盖有关,“阝”在左与高出的土丘有关,在右表示疆域等。这些解读拓展了学员的视野,丰富了这方面苍白的知识理论。讲座后李老师还把所有字的偏旁部首讲解课件留给了学员,学员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感谢。

 

 

学员教学反思

 由“咬文嚼字”想到的

三台县新鲁镇中心小学  张维态

今天,我们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视角来审视之——“咬文嚼字”,顿感别有一番新意——一是“咬”——咬住什么,咬出什么;二是“嚼”——嚼住什么,嚼出什么。这里“咬”“嚼”就是计较、品析、体悟、鉴赏等意思;“文”指文章、文段、文节、文句、文词、文法、文路、文本结构,还有文体等,“字”就是指构成文本的一个个文字(含标点)。这里“文”“字”就是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字词句段等)、形式(结构与表达方式)与意义(意义与价值,内容与蕴含等)之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教学的视野里,“咬文嚼字”就是指对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形式与意义之所在的读解、品析、体悟、鉴赏的一种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从这一意义而言,它含有了一种教学术语的意味,赋予了一种新的解读,即教学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我们读解文本的一种方法、策略、技能、习惯,也成为了具有浓郁教学意味的一种教学方法、策略、技能、习惯。

“咬文嚼字”,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对于阅读而言,则是精读、品读、赏读的一种常用方式;是真正引领我们读解文本、走进文本的一种常用手段;是感悟、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文本构思的常用方法;也是推敲文本字词句的运用、斟酌文本表达方式的常用策略。鉴于此,“咬文嚼字”应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开掘文本和利用文本的一种基本方式方法(策略)、技能和习惯。也正是从这一意义而言,“咬文嚼字”,就是一朵教学艺术之花,它盛开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艺术苑地里,芬芳魅丽,永不凋谢!

 

操千曲而后晓声

江油市中坝镇文化街小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是这样,人亦如此,做一件事更是如此,对于作文教学,道理如出一辙吧?卿老师之所以是专家,那就是一心一意坚持做好一件事吧。

我们总是抱怨作文不好写,作文不好教,孩子怕作文。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但卿老师却能在作文上如此有造诣,绝不是他天生如此。管中窥豹,从野兔子身上足可以看出,他能抓住偶然的时间坚持连环地进行作文教学,名师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一时间有个奇特的想法,偶尔能有所创新不足为奇,难的是如何坚持把一件事做得有声有色。卿老师说他的手起了老茧,那是长期写作的结果。我想。自己又何曾下过这样的功夫。

扩词成句以及仿写的效果非常好,也给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个蓝本。随然我也用过这样的方法,但用得不够,学生练习极为欠缺。调动孩子的写作兴趣真的是老大难的问题,然而,卿老师却能巧妙地解决。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可否用之一二。妙趣横生的语言、参与式活动的形式,更是把一个个无精打采的老师短期内变成顽童。他真正使人做到了乐于学习。

我要做的,唯有向卿老师学习!学习他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学习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习他交给我们的一个个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

“操千曲而后晓声”,我的意思不是要加大孩子的作业量,而是我自己在学习教学方法中要多下工夫。抓住本次以及以后的所有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见得多了,自然就能学到一二;练多了,也就操作熟练了。没指望自己成为名师骨干,至少能在教学中多多体会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感悟

江油市大堰小学  卢芙蓉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难以突破。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常感到心酸。老师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孩子写作文,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作了精心的准备,但付出与回报总不成正比。学生很无语,老师很苦恼。究其原因是为何呢?笔者近日来听取了许多专家指点迷津,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们的老师过份地相信了自己对学生的指导,忽略了对教材的有效利用,使得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读写脱节。 二是我们没有充分地给孩子阅读和积累的时间,老师总是怕孩子听不懂,学不会,因此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讲,实行灌输式教学。三是我们老师自身平时写得太少。老师动笔比学生动笔少,在长期不动笔的情况下,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有难度的。四是学生和老师的视角往往不同,老师能感受到的,孩子不一定能感受得到。这就造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特别困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承明教授告诉我们,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就是打开作文教学瓶颈的金钥匙。

什么是读写结合?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教授曾说过:读写结合就是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水乳交融同步发展目标的教学方法。

既然是以读促写,那么我们首应解决的问题,当是读的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张承明教授说得好: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方式。她在讲座中就语文老师关于如何指导孩子读的问题给了十六字宝典即“动情诵读 圈点评注 摘抄书写 品词品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一要把读的权力和读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中有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从他们的视角去领悟和体会。二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并把这些词句积累起来,去好好的品读、感悟。美国十佳老师雷夫在说到自己的教学秘诀时就说到:“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我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还给了学生。”可见在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应当把读的时间和权力还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读得问题解决了,我们则应当关注如何训练学生写的问题了。老师真正要做到以读促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词语积累,这是以读促写的关键环节。让孩子多读,多背,抄写,造句,给他几个词,叫他连一段话。给他一些词语让孩子用这些词语练习写一段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去理解、记忆词语,然后学着运用,写得多了,就写好了。二是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教材,在教学中抓住可训练点,让孩子进行缩写或扩写。给学生一个段落,规定字数,让学生把一段话进行缩写,锻炼孩子提炼能力。给学生一个段落让孩子充分进行扩写,训练孩子合理联想的能力。三是创设情景,让孩子给教材中故事的主人公写信。引发孩子抒发情感、表达感受。四是在一篇课文结束后,引导孩子进行叙写故事。让孩子去合理的联想,不一定要写得太多,一小段也可以。五是抓住教材特点促进学生写作。写作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作家。或者有利于学生写法借鉴,或者有助于学生理解一种用词的方式。老师可以尝试利用同类文章组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写作特点,促进学生写好同类型的文章。通过同类文章组合,有效地拓宽了学生思路、眼界,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真正让学生理解写作角度选择的重要性。

 

课堂精讲功夫在课外

三台县潼川二小  李全香

今天韩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新语文教学观,真是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得不说韩老师是极具智慧的老师,在今天的讲座中他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引发我们的思考,用众多触目惊心的数据证明课堂上应该少讲多读,增加课外阅读进课堂,举三反一,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增大孩子阅读量的实验都是零风险的。用事实说话远胜过空洞的说教,而且句句切中要害,让所有学员佩服得五体投地。下午的文本解读,更是深入文章灵魂深处,对课堂上精讲点的处理之巧妙更是让学员们拍案叫绝,韩老师对词语的解读十分准确到位,化难为易的没计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韩老师的智慧,韩老师的多才多艺令人叹服!他的人格魅力告诉我:要想落实一课论,要多在备课上功夫,要多读教材,因为“教材不厌千回读,千读都有千回新”,要抓住咬文嚼字这一根本,为课堂上的精讲做足功课!

 

花开半夏

江油市八一乡学校  易显敏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骄阳肆虐,娇柔的花儿,已经耐不住这把“火”,收敛了自己的锋芒,似开非开,似笑非笑。而在内江师院,在文新学院的教室里,有一群正在盛开的花儿。她们如饥似渴,昂头挺胸,期盼着来自各位园丁的浇灌,吮吸着知识的营养,正茁壮成长。

    张承明老师说:“教材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都来自一线,都是躬身亲为的小学教师,教材的重要性我们是知道的,但是要说运用起来,却是一知半解。我们用教材,教教材,却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张老师的课启发了我,一堂课中,老师并不一定要讲多少知识,而是一定要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大量的时间内读课文,抄词语”“要相信学生“张老师如是说。

在这个夏季,我知道了语文课不一定要上得那么累,我知道了《小学生优秀作文》也不一定就能推荐给孩子,我知道了一篇课文可以只抓住一个特点,不必面面俱到。

这些养分来得及时,来得恰到好处。

在这个夏季,我们还将继续成长,让花儿继续盛开。

 

 

做个带“头”的人

江油市小溪坝中心小学  何  翀

今天韩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匆匆”一讲。对我们来说六个小时的压缩。虽匆匆。但在我们的脑海里可是来了了一场特大风暴。5点半了。同仁们还意犹未尽。回忆这一天韩老师交给我们的可谓“精彩分呈”有一句话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那就是“做一个带头颅语文老师”

的确,现在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一直以来我都作为小范围所谓的“带头人”参加各类培训。听各类讲座。回去后给老师们传达我听到的各类专家的讲座,观点。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上。可从来不曾用自己的“脑”去解读文本,去解读孩子。去解读文字后面的情与美。从而让自己的语文教学陷入一个又一个误区。最后弄得自己拿着一篇课文竟然不知道怎么办.今天韩老师的课让我顿悟。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是带着智慧在教学。教学中老师对文本的理性解读是根本。只有在理性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拥有深入把握教材的能力。以前老是觉得“我要是那样上了语文课,学生考试怎么办,肯定考不好”现在想来这是多么荒唐的看法,“上课应试本一事”我们为啥要生生的把他们分开呢?如果我们的孩子拥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又怎会考不好试?

原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平凡中做出不平凡业绩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用“智慧”去教书。用“爱”去成就。

 

又一天国培,又一次洗礼

王小平

昨天是第一段国培讲座的自主研修日,也算是对前期“压缩饼干”的一次消化吧,想想还是王小毅老师的文体教学耐人寻味。

    今天第二轮的培训讲座又开始了,上午李教授的教学模式讲座博采众长,汇聚多种名师名校的优秀教学模式。最受启发的是他说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择优用某一种,也可把某种模式做小修改抑或大的修改,还可融合二、三种教学模式,真真是令人茅塞顿开,颇具指导性。

    下午,李博士虽然是临时客串的,但是仍然滔滔不绝,他的识字教学给我好好的补了一课,因为我从没教个低段,从没上过识字课,说到此,也很感谢后面参与式培训,各小组的发言,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真是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后来,应部分学员请求李博士又讲了讲我国的诺奖得主莫言的故事及创作,虽是临时行得讲,却也是新手拈来,真是不进大学课堂,不知学者的大家风范,真可谓牛人不少。

最后,以邓院的一句话来结尾吧,听得多,感受深,但重在消化,重在实践运用。可能这才是培训的真正价值吧。

 

学员心声

随  想

泸州  朱秀琴

 

喜闻国培聚内江,收拾行囊车船忙。

重回课堂乐相识,学员思行礼相让。

红墙绿柳衬香楼,沱流光照映瓦霜。

梦中妻儿盼归日,心定神凝入讲堂。

名师点拨越华采,论讨补充闪智光。

红楼黛玉情牵梦,溢望国培益相长。

陈华:“举三反一”应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拓展积累两不误,长文短教则是腾出

      课内时间最有效的办法。                                            

徐欧亚:我们的语文备课要做到“深、细、透、全”,做到备课一座冰山,课冰山

       一角!

张莉莉:文本解读理性重于感性,思想重于眼泪。                   

赵露:我们要更多的注重孩子的朗读。回忆自己的教学,似乎自己真的是讲的太多

      了。

卢芙蓉:儿童的视野是特殊的,儿童的世界是缤纷的,我们经常都没有进入儿童的世界,却用大人的尺子去量孩子的世界,灭了儿童的天性,做了“杀手”,却不自知。在以往的时光里,我可能做了许多这样的事情,心中充满极度的罪恶感。

徐倩: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学生学业和身心发展的一面镜子。动态化的评价机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让我们的观念及时更新?让评价华丽的转身?怎样转的漂亮?是我们应该及时考虑并实践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融错”的过程中慢慢提升,形成绿色的评价观。                                              

曾蕾:我们该深思课堂上是否给了孩子更多读书的机会,是否给足孩子抄抄写写的机会。课堂应该少些鲜花和掌声,课堂不是演出,不要用拍手占用宝贵的时间,掌声该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

何松林:语言学习的征途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累八千多个单词,想啃完一部英文经典小说,想欣赏 原汁原味的英语演说,这些都绝非易事。没有海量的阅读,没有大量的词汇积累,如何能书写出优美的文字?日复一日的积累终能有所收获。

陈林:梁明玉老师对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新颖而又别致的解读,令我叹服!看来这位笑容朴实的东北汉子也有着不一样的儿女情怀!

王小平:内外兼修,我们在路上。                                                   

郭利:今天听了韩军老师的讲座,心生羡慕。做一个智慧型老师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智慧的老师必然会教出一批批智慧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由此可见,教育决定社会发展,而教师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                                                     

张小红:媒体过度的煽情,掩盖了事件的真相;而教师过度的煽情,则掩盖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刘春秀:其实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听别人上了很多的语文课,听完过后,总是觉得所上的课缺少点什么,但又总是想不明白究竟少了什么,今天的国培学习让我茅舍顿开,原来我们的很多课都上成了科学课、情感教育课、自然课……。看来,以后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语文本色了。(编辑:康超、易晓慧)

 

版权所有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