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本身就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8月7日下午,文新学院党总支书记翁礼明教授的专题讲座《文言文教学》在五教北203举行,主要就文言文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国培”初中语文班的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翁教授首先从“文”字的起源及本义说起,认为“文”即“纹”,指“纹理”,最初涵盖了天文、地文、人文三个方面。由“文”延伸到“文明”,重申了马克思的著名观点——火的运用和使用是人类有原始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随后,他以“道”为例,讲述了该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积淀,最初由为战争所辟的路引申到后来的道德层面上的理解,后来人们多认为为观念或规律或道德。“水具有渗透性,能够融合到其他事物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翁教授以成语“上善若水”为例,引导学员思考何为上善,为何这种善“若水”。他说作为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时,更应注重知识背后的文化资源,只有教师自身弄明白这些问题,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播给学生。紧接着,翁教授也就是时下某些学校举行“成人礼”在内容和形式上表达了个人的观点,并结合了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仪式和规矩等与现代社会相关方面作了对比。讲座中也涉及到到对生死问题的理解等,主要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了文字背后的底蕴。
“文言文教学应灌输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若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忽略了文化,将之作为简单的没有承载力量的知识,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翁教授如是总结到。(图/文 丁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