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上7点30分在中文楼203教室,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新疆日报社高级记者刘枫女士在我院开展了题为“让你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如何在纷繁的事物中发现新闻”的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老师有范长江之子范苏苏、河南日报社高级记者王天定、内江市东兴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倪轮、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文宗、文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院长邓国军教授等。参与本次讲座的同学是15级4班、6班和7班的同学。讲座由文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翁礼明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前,翁书记对刘枫记者做了简单的介绍:“刘枫记者现任新疆日报社高级记者、首席记者。曾获‘范长江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新疆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出版了《克拉玛依正年轻》、《拨响时代之弦》等4部专著。”
讲座伊始,刘枫记者先分享了她数十年来在新疆做记者的心得和感悟,她讲到最深刻的感受是:“一个有作为、有出息、有成就的记者,在他眼中,心里,笔下,总是永不懈怠地发现、分析、采写新闻。与新闻拉扯纠缠,水乳交融,让新闻脱颖升华,最后再把新闻传给社会。”她认为,在平实的生活中不缺乏好线索好新闻,而是自己本身缺乏一种发现,而这种发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新闻的不深入。现在许多新闻采写中不但出现怪现象,而且很多记者在接近群众下去考察时,也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与基层若即若离,无法与群众心连心地去交流沟通。紧接着,她分析指出了本次讲座的重点:“就是让你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在谈及“新闻选题”时,她谈到:“寻找新闻选题就像石油工人寻找油气。”并且分享了她跟随阿尔金山草原牧民为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的过程,强调了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刘枫记者向我们讲述了四川“豌豆公主”假新闻报道对于当事人的伤害,并告诫我们:“这种新闻是不负责任的,是为了自己利益而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作为记者要有社会责任感。”“7.5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充满血性的刘枫记者很不解,“为什么团结的一大家一夜之间就反目了呢?”在主编的劝说下,她在第二天就深入暴恐核心地区进行了采访。在刘枫记者的镜头下,她捕捉到的是三名勇敢坚强的少数民族女性,她们在暴乱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保护了一千多名汉族无辜群众,刘枫记者坦言道:“是这次的采访,让她分清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是兄弟姐妹谁是恐怖分子。”在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采访时,刘枫记者发现一片坟地的与众不同,从而寻找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汉族医生,随后杨忠贤——“割脐带的爸爸”的故事就被她挖掘了出来。而她作为一名记者,在随后的报告会中坦诚地向书记提出六个想不通的问题,说出了杨忠贤的妻儿们该享有的权利与关怀回报。进而,刘记者强调“如果想要发现得到好的新闻,就要扑下身子用心去采访。”
通过各种采访事例的分享,刘枫记者向同学们总结了影响新闻选题的因素及如何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做到新闻的真实,她讲到:“最难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重大事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去,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瞬间,将这些嵌入到你的作品中,现场感、真实感及亲切感就油然而生了,精品佳作才会问世。”讲座的最后,刘枫记者与同学们进行了热情的交流,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讲座结束后,翁书记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同学们:“要坚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职业良知。不能践踏人性,要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好的新闻来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社会进步和时代进步。” 最后,刘枫女士将自己的著作捐赠给我院,邓院长代表学院接受了赠书,对刘枫女士对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以后加强进一步交流。
(图/文 王莘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