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核心课程
自评报告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课程负责人:齐小刚
所属学院: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联系电话:13568019990
2017年10月3日
目 录
一、《文学概论》核心课程建设概况
二、自评结果
三、自评内容及说明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建设情况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课程文本建设
1、课程标准建设
2、教材与辅助教材建设
3、教案与进度表情况
4、考试大纲与试卷
(三)教学条件建设
1、主讲教师
2、教师素养
3、设施场所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
3、实践教学
4、学习考评
(五)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2、教研教改
3、质量改进
(六)教学效果
(七)课程特色
四、《文学概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整改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自评报告
一、《文学概论》核心课程建设概况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既是一门满足社会对教师教育人才需求的专业理论课程,也是一门适应社会对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秘书等应用性较强专业的知识链接课程。《文学概论》于2013年9月在内江师范学院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率先成为首批改革试点的专业课程,由齐小刚教授主持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学校又批准文学概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文学院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承担课程的主讲教师共有4名,其中1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主讲教师队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治学严谨,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学生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文学概论》核心课程建设在学校“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神的指导下,秉承文学院的特色定位,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了专业核心课程的体系构建,积极展开教学研讨,完善教学大纲,构建课程标准。《文学概论》课程打破了单一的知识传授,改革创新,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展开训练,形成特色教学模式,体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课程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设计,在大纲核心精神的指导下谋求课程的内涵建设,教学以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等四个单元呈现,全面展开以“理论讲授加实践训练”为模式的教学设计,让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文学理论的系统性与拓展性知识,促进学生的探求精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近几年以来,有不少学生论文发表在正式期刊上,获得可喜的成绩。
《文学概论》作为核心课程,带动了文艺学其他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自评结果
按照内师院发〔2017〕59号关于《内江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课程评估方案》(修订稿)的评估指标要求,文学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及建设情况的自评结果为优秀。具体自评内容见下文。
三、自评内容及说明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
《文学概论》符合国家行业发展需求,汉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基础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涉及语言文字领域都能胜任,比如教师教育、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等。而《文学概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和核心专业基础课,是文学类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知识的基础性作用,为后续的《美学》、《文艺心理学》、《西方文论》、《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比较文学》等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程目标
《文学概论》核心课程目标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与实施,注重目标设定的四个符合度:(1)注重“基本素养”的培养,通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学习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文化内涵、职业道德、探求精神、审美知趣、合作意识。(2)注重“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定位,以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强化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以掌握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本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写作能力;(3)注重课程“职业素养”的培养,从专业实践中获致专业情感的体验,懂得教师的职业操守与要求;(4)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文学阅读置入批评实践训练,以“创意”为核心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体验,以“课堂教学与文学评论的实践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以期实现从课程的基础理论到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转化,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2013年9月制定的文学概论改革建设规划,提出了文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在学校和文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经过4年的努力,文艺学教研室加强了文学概论课程的内涵建设、师资建设,老师们积极关注文学理论学科前沿,关注与文学理论相关的学术讲座,开展课程学习交流,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术前沿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经验。课程组精心打造课程建设,实现了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与学历学位结构的优化提升,实现了主讲教师高职称比达到50%,教授职称、博士学位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支撑材料:1、《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2、《文学概论》课程标准(试用稿)
(二)课程文本建设
1、课程标准建设
构建了《文学概论》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试用稿)。标准能较好地体现“4+1”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做了指标要求,标准建设始终“以学生为本”,把握“专业性”,注重学习过程的多样化,培养创造性思维,重探讨与互动教学,倡导“教学做三结合”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应用。
支撑材料:《文学概论》课程标准(试用稿)
2、教材与辅助教材建设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文学概论》课程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在学院教学大纲的规范指导下,选用精品课程教材或规划教材。教材建设坚持将课程主教材、课程参考教材、课程教学课件进行“三位一体”的建设,相得益彰,课程主教材每年征订其最新版本,学习辅助材料鼓励教师多样化、信息化,倡导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发挥自己的学术见解,全面为《文学概论》课程服务,学生满意度达到80%。
(2)主讲教材与参考教材
目前选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第一版),文学理论编写组编,高教出版社,2009。
(3)主要参考教材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
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瓦岱:《文学与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一川:《语言乌托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支撑材料:1.教材封面扫描件
2.《文学概论》学习辅助材料目录
3、教案与进度表情况
(1)《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主讲教师均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独特的课件设计,主讲教师齐小刚教授开发的《文学概论》原创课件资源完整,专业性强,图文并茂。课程的纸质教案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教案设计进度符合课程大纲与标准。
(2)《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进度表填写规范,进度安排合理,教学课型多样,预设的教学进度表详略得当,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进度基本一致。
支撑材料:1、《文学概论》PPT课件
2、《文学概论》电子教案(一章)
3、《文学概论》教学进度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
4、考试大纲与试卷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的考试遵照考试大纲,结合新版教材,拟定考题,考试大纲对考核方向做了要求,由任课教师在不重复近两年试题的原则下自行命题。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2014--2016级考试试卷材料齐全,包括试卷AB两套、两套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成绩册、成绩分析表等全部装档。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分别按30-40%和60-70%构成,最后以百分制为成绩,2014-2016级课程考试试题能体现考试大纲要求,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区分度高,难度适中,题量适当,考试标准分值分布合理,考试要求表述准确简明,试卷质量均评为优秀或良好等级。
支撑材料:1、《文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2、《文学概论》试卷(AB)、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2014级、2015级、2016级)
(三)教学条件建设
1、主讲教师
三年来不断加强《文学概论》核心课程组主讲教师的职称建设、学历学位建设,目前主讲教师为4名,含教授1名、副教授1名(高职称占50%),讲师2名(占50%);在4名主讲教师的学历学位建设中,已有博士1名,硕士2名,学士1名,整个教学队伍的学历职称层次得到提升,已形成年龄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从学缘结构来看,所有教师均毕业于不同的高校,专业背景与实践经历各不相同,有效促进了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建设与发展。
从专业水准看,所有教师均是文艺学美学专业,确保了主讲教师所学专业与课程要求的对口一致。
《文学概论》核心课程师资队伍一览表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位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齐小刚 | 男 | 1974-08 | 教授 | 博士 | 文艺学 | 教学(主讲) |
林正新 | 男 | 1957-06 | 副教授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教学(主讲) |
易晓慧 | 女 | 1988-04 | 讲师 | 硕士 | 文艺学 | 教学(主讲) |
冯灵芝 | 女 | 1991-09 | 讲师 | 硕士 | 美学 | 教学(主讲) |
2、教师素养
课程组主讲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始终能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书育人,近三年学生满意度均在80%以上。课程主讲教师能认真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课件、教材、试卷等教学材料规范,无教学事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自2013年核心课程建设以来,加强“以教促改、以研促改”,主讲教师队伍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取得了一些教学科研成果,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为课程建设服务,2015-2017年期间,4位主讲教师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教改/科研/质量工程项目(共3项)、个人专著(1部),3年来参加省、校级访学进修0次。
支撑材料:1、主讲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一览表
2、成果扫描件
3、设施场所
(1)教学设备条件:文学院配有多媒体教室,教室配设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为课程建设提供保证。目前校内教室与设备能较好地满足《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与实践。
(2)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和文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丰富,基本满足教学所需,同时依靠互联网,让学生享受网络带来的丰富资源。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
《文学概论》核心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4+1”人才培养标准,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采用“理论讲授——作品赏析——实践训练”的单元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在方法设计上运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作品赏析与探究分析相结合”、“辅导训练与讲评相结合”等多元结合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让学生既掌握文学的系统性理论知识,又掌握作品分析评论的具体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课堂教学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组织有序,注重师生互动,讲授与赏析结合,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指导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教学进度基本符合教学进度安排;主讲教师能将“4+1”培养标准贯穿于课程教学中,能从学术性高度引导学生的探求,结合文学的个人体验性巧妙地传递知识的核心点,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艺术与风格。因文学概论核心课程提出较晚,很多班级的课程录像、专家听课资料还不是很完善,但从已有的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能充分体现教学团队一以贯之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2015、2016级学生对团队的课堂满意度都达到80%以上。本学期2016级学生对《文学概论》课程的满意度为80%以上。(教务处提供)
支撑材料:1、《文学概论》公开课教学资料
2、 《文学概论》课程评价(教务处提供)
4、学习考评
《文学概论》课程考评采用“平时成绩30-40%+考试成绩60-70%”的计算方式,平时成绩按照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综合打分,按百分制打分,期末考试按百分制打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有科学合理的要求标准。目前《文学概论》课程考评标准,考评材料完整,考试试题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学副院长审核,考评过程公正公开,学生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支撑材料:1、《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2、《文学概论》试卷(AB)与评分标准(2014级、2015级、2016级)
3、学校对《文学概论》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五)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文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符合质量监控体系。目前《文学概论》课程教学遵从学院的教学管理规范,主讲教师能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主动配合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相关任务。
2、教研教改
文艺学教研室积极展开教研活动,文学概论课程主讲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探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主讲教师参与本专业教研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同时主讲教师积极参加教改课题研究,其中主研人齐小刚教授的教改课题“以实现 ‘有效教学’为核心目标的《文学概论》 ” 2013年顺利获得内江师范学院批准立项,学术专著《梁启超国家文学观念分析》于2015年9月发表,有效地带动了团队的教研科研。
支撑材料:1、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统计
2、教研室活动记录统计表
3、质量改进
《文学概论》主讲教师重视教学信息的意见反馈,目前学校正在加大设备建设力度,逐步改善设备条件。主讲教师齐小刚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深得学生喜爱,2015年被内江师范学院评为 “优秀教师”。
支撑材料:获奖荣誉证书
(六)教学效果
1、同行评教:《文学概论》课程在核心课程的建设中,文学院领导要求全院老师经常到主讲教师课堂听课,文艺学教研室也要求本教研室教师听课,相互交流切磋,有力地促进了文学概论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对《文学概论》核心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达到 %(教务处提供)
2、专家评教: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也经常到文学概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来听课,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主讲教师虚心接受并切实改进,使各自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
3、社会评价:近几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学生大多能在公司或单位胜任岗位工作,得到单位总体认可,社会对文学院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
支撑材料:毕业学生满意度调查表(教务处提供)
(七)课程特色
在秉承文学院对教学“学”“研”“教”“做”“养”的总体要求下,课程组的《文学概论》教学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核心目标,这是本课程最具特色之处 。“有效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是一种介于“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的、个人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基于教和学的实践效果而言的,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环节的有效性、教学实施环节的有效性、教学考评环节的有效性几个方面。
一、教学准备环节的有效性。明确课程目标,精选适合学生使用的优秀教材,特别注意处理好教材与教案的关系,,教师对于教材与讲义关系的处理需要更为严谨,要在确保课程体系的同时,突出重点。课程组的做法是,基于课程目标、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确立更为精炼、有效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案,确保与时俱进。如何保持教案与时俱进,课程组的做法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结合社会及文坛现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充分的例证,对某些传统论题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辩证分析。其二,密切结合文坛事实,补入鲜活作品案例和前沿话题。授课后及时反思课堂效果,进而调整教案。教师需要坚持教学反思,及时评估教学中的得与失。这种反思是促使教师深入探究、不断完善教案的原动力,课程组成员一直坚持反思的习惯。
二、教学实施环节的有效性。首先,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做法:首先要让学生在宏观上明白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这是在第一节课就要说明白的;其次,具体到每一讲,也要让学生明白该讲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求。因此,课程组成员在每一讲开讲之前会用5-10分钟时间,以“本讲概要”的形式向学生说明本讲涵盖的主要内容,说明本讲要完成的训练和作业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课程组成员的做法是精讲重点难点,然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任务,进而以较高的质量融入课堂建构之中。另外,对于那些相对简单的内容进行弱化处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上课时用少量时间随机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学生普遍存在的不易理解或者容易理解错误之处作集中说明,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节奏,以适应课时压缩的事实。 再次,课堂互动要有价值,课后作业要有质量,教师点评要到位。我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坚持检查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其二,授课时以积极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其三,设置专题讨论课或交流课。
三、成绩考评环节的有效性。如何确保学生成绩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考评环节上多花心血、多下力气。课程组成员的做法是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同样严谨,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比例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在讲明成绩比例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考核工作,确保成绩有效性。首先,确保平时成绩的有效性。课程组成员的原则是确保平时成绩有据可寻,具体做法是随时做好相关记载。比如课后学习情况的随堂抽问、每次完成作业的质量、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及质量、纪律考勤等均需有实在的记录。这些记录为学生平时成绩的核定提供了直接依据。其次,确保期末考试成绩的有效性。期末试题的设置上要尽量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知识性试题占30%左右,能力性考核试题占70%左右。考核形式不同,试题的风格和难度也要有别。不管是开卷、闭卷,一定要以能力考核为主,特别是开卷测试更要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的题最好不出。教师阅卷时要多花心血,要记载学生理解没有到位甚至高频出错的试题,在来期开学第一节课进行评点,其意义在于通过剖析答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知道失分原因,尤其可以使那些低分的同学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课程特色项目:2013年齐小刚教授所申报的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核心目标的《文学概论》教改课题顺利获得内江师范学院批准立项,至今第一个探索周期已经结束,课程组在第一个周期的经验、收获的基础上正在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
主讲教师科研及指导学生获奖情况:《梁启超国家文学观念分析》,齐小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齐小刚、林正新、易晓慧等教师指导学生获奖情况:易晓慧:2017年9月指导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
支撑材料:1、《梁启超国家文学观念分析》专著复印件
2、学生获奖成果计统表与复印件
四、《文学概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文学概论》核心课程虽然经过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齐小刚教授的教学改革,主讲教师团队的艰苦努力,课程的整体质量有很大提高。但按照“4+1”课程建设标准以及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符合度要求,《文学概论》课程建设还有待全面提升,从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到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都需要努力再打造,找问题、找差距,以精品打造《文学概论》课程,在网络资源共享和学生高标准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课程的核心价值得到最大化的释放,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心目中的精品课程,这是核心课程建设最需解决的问题,在课程自评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完善。
问题一: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现状分析:近三年,该团队除了齐小刚教授有高质量的专著论文发表,其他老师的论文数量偏少,质量不高。
整改措施:以科研促教学,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因此,应加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要求每个老师每年至少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或者教改论文。
问题二:教材建设落后,缺乏自编教材。
现状分析:在主讲教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没有本校教师编写的自编教材。目前除了齐小刚教授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讲义,其他教师普遍采用统编教材,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不高。
整改措施:齐小刚教授的讲义很有新意很有特色,下一步可以在齐小刚教授的带领下,组织文艺学教研室相关老师编写一套文学理论教材,满足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值。
问题三:文学概论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方面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现状分析:除了齐小刚教授林正新副教授因为科研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外,其他两位老师教学经历不长,经验不够丰富,科研水平不够高,因此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1)加强听课交流,以老带新,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对青年教师是极大的帮助。(2)加强科研,一方面派出青年教师出去进修学习,另一方面提高青年教师待遇,让他们心无旁骛,专心科研。目前青年教师生活压力较大,上有老下有小,时间精力不济,科研水平自然难以提高。当然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集体个人一起努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执笔:曹奎
审定:刘云生 齐小刚
2017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