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下午,为了响应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人才培养大调研 ”研讨活动的号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提升数字人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数字人文教研室以“数字人文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主题展开讨论,老师们畅所欲言。
本次研讨会,先由教研室主任陈康哲老师介绍此次“三大讨论”的背景与活动方案,明确了“树立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活动目标。随后,教研室全体同仁聚焦于“数字人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们都认为数字人文专业教学要有别于人文学科传统教学,一定要凸显跨学科属性,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数字技术类课程,充分整合学校的多学科资源,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研发设计适用于数字人文专业的技术课程,如《人文大数据分析》《数字人文专题数据库建设》等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吴飞老师提出要重视学生数字人文实战能力的提升,所有课程都应该突出其实践性,减少理论教学,发挥项目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文类课程如《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传统课程也应该转变教学方法,不再只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论梳理,要结合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专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分析人文经典。汪双英老师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生作业为例,分享了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分析文学作品的尝试,初见教育成效,为后续课程的教学设计、考核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最后,马振君老师介绍了学院与内江市市中区文旅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等校地企三方合作的推进情况,明确了数字人文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思路,并根据合作框架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数字人文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文/陈康哲 初审/代思韫 复审/王昕 终审/梁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