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对话古今:内江师范学院数字人文专业见习纪实(四)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5-09-11   字体:【

2025年9月11日内江师范学院数字人文专业2024级7班全体同学,由文学院刘正丽副书记与专业教师古家臻老师带队,在内江市市中区文旅局公共服务股负责人罗琦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兼具知识深度与实践意义的专业见习活动。本次活动采用“实地探访文化遗址+专题学术讲座”的双轨模式,旨在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历史现场,亲身体验数字技术如何为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注入新活力,深入探索数字人文领域的实践路径与应用前景。

清晨7时30分,同学们首先来到凌家镇水口村参观云霞古刹牌坊。云霞古刹牌坊始建于清代,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采用红砂石建造而成,通高10米,面阔8米,牌坊正反两面雕刻着许多传统纹样,纹样细节清晰,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仍能看出当年精湛的雕刻工艺。随行的当地文物保护专家简要介绍了牌坊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古家臻老师则在一旁适时补充,让同学们对这座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有了初步认识。


离开云霞古刹牌坊后,师生们驱车前往凌家镇何家坡村,参观第二处文化遗址——宋家大院。这座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宅院,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院落布局遵循“前堂后寝”的传统规制,同时融入了西方哥特式的窗棂设计、罗马柱装饰,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风格。熟悉宋家大院过往的亲历者作为讲解员,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宋家大院的历史变迁:“这座宅院最初是民国时期当地盐商宋氏家族的私宅,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区政府办公场所,后来又改设为派出所,201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才开始进行系统性的修缮与保护。”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大院的众多区域,重点关注了院内“中西合璧”的建筑细节——如中式木质梁柱与西式石膏浮雕的搭配、传统天井排水系统与现代防水技术的结合,并就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可能性展开了讨论。



下午2时30分,全体师生前往弘文楼403教室参加数字文旅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罗琦老师担任主讲,内容基于内江糖业历史博物馆运营策划案展开,其围绕“文化+科技+运营”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系统阐述了数字技术在文博场馆建设与文旅产业创新中的实践路径。罗琦老师以策划案中“打造沉浸式、活态化、复合型文化地标”的定位为核心,重点介绍了如何借助CAVE空间、VR体验、AR交互等数字技术,再现内江糖业从甘蔗种植到古法熬糖的历史场景,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新型博物馆体验。讲座还结合“线上传播+线下引流”的运营策略,深入分析了数字营销、研学课程数字化开发、文创产品数字IP化等实践案例,生动展示了数字文旅如何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与地域品牌塑造,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战经验的精彩分享。让同学们对数字文旅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全面的。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就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具体应用、专业实习实践机会、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想法,探讨了如何将新技术、新元素融入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划中。罗琦老师耐心解答了每个问题,并对同学们提出的创新思路表示赞赏,鼓励大家继续深入探索数字技术与人文传承的融合之道。

此次见习活动,不仅让数字人文专业的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内江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搭建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桥梁,帮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拓宽了专业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文/古丽娟 初审/代思韫 复审/王昕 终审/梁明玉)


版权所有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