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高AI辅助课堂教学能力,按照《关于开展内江师范学院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八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级选拔赛的通知》要求,文学院于2025年11月16日上午在弘文楼502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12名青年教师积极响应、认真准备,精心打磨教学设计,精神饱满参加教学比赛,充分展示了文学院青年教师的风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本次比赛评委。
参赛教师按照抽签顺序依次登场。吴飞以《写作赋形思维》探讨了狭义与广义写作“赋形思维”的内涵以及“重复”和“对比”操作技术模型的具体运用。吴文庆以“《论语·学而》导读”为专题分析了马融、王肃、包咸以及今人对《论语》的不同解读。易晓慧以“《孔乙己》的‘场域’”为题,采用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对文本进行了全新解读。陈康哲将近些年流行的网络语言进行了细致分类,结合图文视频解析了其内涵、特征。蒲丽君以小红帽的故事引出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阐释了文学的认识性、倾向性。陈果以《汉语规范性》分析了共同语的形成条件以及语音、文字、词汇等语言三要素的特征。徐玲《信息检索新时代的双重挑战:成瘾性困局与AI真伪迷思》采用图文、视频、课堂游戏的方式解析信息成瘾、信息真伪的表征,提出多维度解析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唐永《朋友圈写作何以可能》以一则真实的朋友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创作小说的要点和方法。冯海燕“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AI视频导入介绍了作品写作背景以及苏轼与张怀民之间的友谊。林昕悦《红旗谱: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从历史现场、革命主题力量建构、知识分子的隐形发动机、农民革命的别致图景等方面阐释了作品的独特价值。唐红江《古典诗歌解读路径》结合《江南村》《咏柳》等诗歌阐释了从意象、意脉等路径解读诗歌的方法,提出诗歌的奥秘在于捕捉情感之动。刘鹏以《海明威对史铁生文学创作的影响》为专题,从《老人与海》《我与地坛》两部作品的人物、语言、结构三方面阐释了它们的相似之处。
此次比赛历时四个半小时。“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娴熟的AI辅助教学能力、饱满的情感投入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课程思政润物无声,教书与育人相融汇,展现了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
经过评委打分,陈康哲、蒲丽君获得本次教学比赛一等奖,他们将代表文学院参加校赛。
(图/王昕 文/苏浩 初审/代思韫 复审/王昕 终审/于军民)
版权所有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电话:0832-234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