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师发展中心邀请,我院马振君博士于11月30下午在教师职业能力实训中心207教室主持了一场“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沙龙,来自学校各个部门的12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
沙龙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马老师分享了入职以来取得的收获与经验,分别从“三年来的科研之路”、“怎样做好科研工作”、“科研教学互补互助”三个方面展开。马老师指出作为一个高校教师,科研是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育人质量的利器,应该善于利用学校的有关激励政策,凝练方向,打造团队,形成合力,在互助互利的基础上收获更多的成果,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如何做科研方面,马老师特别强调要有积极的心态,要认清自己的所长,要有严谨的规划,早日确定方向,多方积累,从低到高申报各级项目等等,规划出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成长的路线。马老师还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希望青年教师多与高人交往,不仅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而且可以积极促使他们认识我们学校甚至成为我校的特聘教授,为我校的未来发展创建智库资源做出贡献。不仅自身要变得强大,也要学会站在高人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学校在前进,需要这些高人的支持,要抓住这样的大好机遇,与学校共发展。请相信一点:只有学校好了,我们才会好。”马老师郑重地说。
马老师认为,科研可反哺教学,但要落到实处。他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方面立足科研开设“文献学与地方文献整理”这样的课程,既可以将科研成果及时地用于教学实践,又可借此培养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以便将来重点培养,为建设人才梯队做长远的准备。一方面将科研与“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日常教学过程的渗透和试卷设计中的新成果的运用等,用鲜活的材料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再如将科研与学生毕业论文、学科竞赛、指导学生读书等方面有机融合等等。马老师认为,教学可促进科研。他举了自己教学诗词格律时,将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编制成两个短短的歌诀,做到了执简驭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和规律的总结与再加工,本身就是一个科研的过程。通过这个实例,马老师认为,要走出认识误区,科研不一定是发论文、做项目,其实蕴含于教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不仅看专业素质,更要求教师具有责任心,作为教师,就是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有收获,与此同时,他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自然就会提升了。
最后半小时进入沙龙第二阶段的讨论环节,大家就如何建设团队、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走出学历低压力大的困境、如何与高级学者交往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与会老师纷纷表示,马老师严谨的科研精神、求实的科研态度、扎实的科研能力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而将科研与教学融合提升育人质量的做法更值得借鉴和学习。